贾似道头也不回地应着:“你既已将老夫带至此处,必有所图。直言吧,老夫听着便是。”
而贾似道的‘公田法’,恰恰触动了天下所有大地主的利益,从而引发了他们的强烈反对。
“哼!”
面对对方的傲慢,余良并不恼怒,反而更加恭敬地说:
“我余家正欲成大业,届时希望贾老先生能出任左丞相一职。”
废弃已久的花圃前,一个满头青发、身材高大的老者正在专心致志地整理着。
“贾老先生身为两朝元老,长期身居丞相高位,对大宋的恩泽可谓是深感其受。”
老者并未有太大的反应,只是稍微侧头瞥了余良一眼,然后又继续专注于他的花圃。
而王朝中的大地主,基本上都是耕读世家的读书人,如此以来得罪他们的贾似道的名声能好到哪儿去?
“说实话,如果没有你,大宋王朝可能早就破灭了。你可是力挽大宋于狂澜的肱骨之臣啊!
可现实呢?
伱的名声却如此糟糕,甚至被诗人与秦桧相提并论,被称为奸臣。”
贾似道听后并未动怒,反而自嘲地笑了起来:“老夫对自己的处境早有预料。”
“贾老先生,你不觉得委屈吗?你明明是位大功臣,却无端受人污蔑!”
“只要你愿意,我余家夺取天下后,会立刻为你正名,并请你继续担任丞相,推行你的改革,让你的名字名垂青史,而非如秦桧般遗臭万年。”
贾似道听了余良的话,陷入了沉思。
余良见状,没有再打扰他,静静地等待他的回应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后,贾似道终于开口道:“你的提议确实很诱人。但老夫一生行事,始终秉持着无愧于心的原则。”
“名声对我来说并不重要,历史的评价也并非我所能左右。”
“我推行改革和执法措施,并非为了名垂青史或避免遗臭万年,而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和百姓福祉。”
“哼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