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一时间陷入两难之地。
奏疏如雪花般飞向赵珩案头。
试探、求情、痛陈利弊、甚至暗暗威胁,凡此种种,无所不有。
……
赵珩却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般疲于应对,他虽是个可谓宵衣旰食的勤勉帝王,但不会将诸事皆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。
为帝者,要将可用之人,放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。
阳光拂面,赵珩眯了眯眼睛。
这一个月以来,他日日都在书房,批阅奏折、与朝臣商议政事、下达政令,忙碌非常,好不容易看见如此和煦的阳光,忍不住眯了眯眼睛。
“公子,”韩霄源撩开车帘,“崔府到了。”
车马停稳,赵珩下车。
并非他赐崔平宁的那栋宅子,崔抚仙的府邸在宁安坊内,他们今日似乎来得不是时候,府门前已有十几驾马车,又有数个文生打扮的人站在门口,与门房说着什么。
赵珩疑惑道:“这是在作甚?”
总不能是排着队来崔府送礼吧。
虽然近来崔抚仙更受重用,但这么青天白日地送礼,会不会太明目张胆了?
韩霄源:“属下不知。”话音中颇有几分挫败。
赵珩看了眼韩大人,戏谑道:“世间竟有‘内相’不知之事,可见事情罕见。”
韩霄源笑,道:“陛……”才出了个气音,他立刻改口,“公子。”
赵珩上前,韩霄源紧随其后。
那门房此刻正应对几人的纠缠,大意无非是求见崔相,崔相今日实在见不过来几位请回。
崔府仆下态度彬彬有礼,却半点商议的余地也无,细看之下,他面上亦有些无奈之色,而后一见赵珩,愣了几息。
观其衣着虽不华贵外露,然衣料皆是上好,仿佛不是前来行卷的学生,至少,不是身份普通的学生。
或许是其气韵太不凡,去相府都走了出种自己家的气势,那门房愣了几息才伸手将他拦住,“这位公子,大人今日不再见外客了!”
赵珩笑道:“我不是外客,是你家大人的故友。”
门房觉得此人扯谎,若是故友,怎么可能他一次都未见过,正要开口,身后却想起一道惊愕异常的声音,“陛——公子!”
门房猛地回头,见是崔抚仙的近侍,此刻正快步跑来。
他一愣,莫非此人真是自家大人的朋友,只是从未来过相府?
昭律明文,无论文官武将,皆要骑马上朝。
刚立国时,诸臣多与太祖一道征战沙场过,骑马自不必话下,但几代之后,无论是皇帝还是朝臣,身体羸弱者多,乘轿辇都觉摇晃头疼,更何况骑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