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1章 要发达的太史局(1 / 2)

🎁美女直播

对于大宋的建筑水平,李逵一直是带着崇敬的心情去看待的。

华夏的建造工艺,在木建筑之中,唐宋达到了工艺上的巅峰。不少建筑在历史中幸免于难,甚至屹立千年而不倒。

像是应县木塔,虽建于辽国,但工匠都是汉人。

宫殿群还有像晋祠,都是保存将近千年的瑰宝。

砖石结构的塔就更多了,出名也不少。像是嵩岳寺塔、千寻塔等,年代早的南北朝,年代稍晚些的也是南北宋时期。就算是倒掉的塔,比如说西湖边上的雷峰塔,也是在民国时期倒塌,也有将近九百年的历史。

一座钟楼而已,李逵真不担心会建不起来。

但是才一天时间,预算还是被扣了近一半,这让他连生气都没办法找人清算。他总不能再去都事堂找章惇吧?

还真以为章惇会怕他?

章惇只是不想动手欺负李逵而已,站在他的地位,宰相对付一个从七品的小官,说出去都不嫌丢人?

可边上的苏颂却一脸笑呵呵地对李逵道:“人杰,这已经不错了,经费已经足够建造钟楼。只是两座钟楼改成了一座。再说了,两座钟楼虽然看起来挺像回事,但你让鼓楼放哪儿去?”

大宋的皇宫虽不怎么规整。但钟楼对应是鼓楼的布局,这规矩还没有破。甭管是皇宫,道宫,还是寺院,进门安放钟楼和鼓楼的规矩,一直延续了下来,从古至今都不曾改变。

当然,李逵‘报仇’的希望也幻灭了:“徽猷阁、敷文阁,那就先留着,不拆了。”

边上太史局正韩公廉嘴角扯了扯,有点对李逵的虚张声势不太待见。他也是水运仪象台的主要设计者之一,他和苏颂合作,将这件天文仪器设计并建造了起来。

韩公廉是制度官,作为太史局五官之一,他主管的是时间。不同于其他掌管的是量度之类的,关乎税收的制度官。他掌管的是一年四季的计算,好安排农时。别看管的事很大,官却很小。

太史局一网下去,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。就像是御医馆设在了翰林院之下,大宋御医们一个个都顶着翰林偌大的名头,却无法摆脱八品以下的卑微身份。太史局比御医更不堪,二把手太史局丞,从八品;就算是一把手太史局五官正,也只是正八品的小官。

甚至比直秘阁都不如,毕竟直秘阁里最次也是个同进士出身的文官。放出京城,少说也是个通判的官职,要是再高一点就是知州了。太史局出了京城,连个官职都捞不着。

而且太史局,很多都是子承父业。

李逵嚷嚷着震天响,说要把徽猷阁、敷文阁怎么着,其实也就是说说而已。就算是皇帝,不可能将这两座在皇城没多少存在感,却给老臣子养老的馆阁如何。

韩公廉撇撇嘴,他不太喜欢李逵。从性格上,他更喜欢碌碌无为,却思维缜密的苏颂。这位大老爷当官虽不怎么样,政绩平平,但不得不说,人缘很不错,以至于保守派虽然要倒台了,但皇帝却愿意保他。别看苏老爷子是进士出身,但在机器设计上的成就,让韩公廉敬佩不已。

但李逵……

算了,听说经常喜欢在京城里和御拳馆的杀胚混迹在一起,估计也就是想要靠着太史局捞一笔功劳而已。

但对韩公廉来说,只要李逵能要来钱,别说五十万贯,五万贯,就算是五千贯,对于太史局的同僚来说,都是一笔不菲的经费。

他们苦日子过习惯了,虽对李逵不喜,但架不住对钱挺不起腰来。

站在十几米高的水运仪象台前,李逵用手在图纸上比划着累赘一般的东西道:“这些不要,好好的仪象台,弄这么多假人做甚?像戏台子似的,要是抛去这些,整个机器就能减少很大一部分的空间,也不会如此笨重。”

“这……”韩公廉脸色古怪的看向了苏颂。很多半自动的机器,基本上都出自太史局这种神奇的衙门。他们不缺技术人才,更不缺设计者,但外观设计却和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。本来,八品的小官,在大佬面前哪有什么说话的份?

当韩公廉看向苏颂不敢吱声的时候,李逵就品出味来了,这根本就不是这帮搞技术的靡费朝廷的拨款。而是老大人苏颂的个人恶趣味。

水运仪象台上一百多个木头小人,都是有轨道连接,到了整点的时候,还会出来敲敲打打一番,颇为热闹。

“老夫以为,这样很热闹。机器冰冷,缺乏生气,有这些轨道连接的小人,就显得有生气多了。”苏颂揶揄道。

这竟然是苏颂的审美?

李逵也知道,别说大宋了,往前数八百年,往后数八百年,天朝的审美似乎都没有什么改变。甚至一度还影响了西方传教士进贡给明清时期皇帝的自鸣钟的风格。

如果是韩公廉的恶趣味,李逵肯定无情嘲讽他,你丫一个不入流的八品官,还敢将自己的喜好放在朝廷如此重要的机器上?

但苏颂?

算了,这位一把年纪了,关键还是二品官,他估计惹不起。只好低声下气的建议道:“老大人,您看是否能减少些?您也知道,钟楼一旦建成,要放在离地十多丈高的高塔之上,这么多假人恐怕真没处安放。”

“人杰,不用说了,老夫之过,当初太后给的钱太多了,没处花……”

韩公廉吓得脸色惨白,都想捂着苏颂的嘴不让他说下去了。硬着头皮打断道:“苏大人,我们的来意。”

苏颂这才想起来自己的来意,对李逵诉苦道:“人杰,这次我们来,主要是机器设计的问题。原先你也知道,老夫用滴漏的办法,可以精准的控制水滴速度,从而作为时间的记录量度。可是现在要建造钟楼,继续用水作为记录时间的办法虽然也可以,但因为构件重量太大,对高塔来说,头重脚轻会很不安全。所以,公廉找老夫来询问办法,可是老夫也被难住了。不知人杰可以解决的办法?”

对苏颂的困惑,李逵也是有所了解。滴漏的办法确实很好用,控制铜壶中水的流出数量,从而对下方的汤勺引导运动。原理上来说,和惊鹿是一个原理,就是将盛水的容器做成一个平衡器,然后通过水的重量来引导容器发生运动。通过限制水的流速,可以精确的记录时间。

惊鹿,可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平衡器。

但要将这种平衡器更改设计,确实给苏颂带来了不少的麻烦。

李逵琢磨着用什么办法?突然,他想到了钟摆。原理不一样,但只要控制好相应的幅度,同样能够做到精准的记录时间。而且,钟摆更加可靠。

李逵随手揪了韩公廉的一根头发,对方敢怒不敢言的盯着李逵,要是实在打不过李逵,说不定早就饱以老拳。

随后问了苏颂:“老大人,你手上可有铜钱?”

苏颂摸不着头脑的摇摇头,他多显赫的身份,还用身上放钱?

没办法,李逵兜里也没有。铜钱这玩意太小,放在兜里早晚会蹦出来,再说了,一文两文的也买不了什么东西。

好在阮小二身上有,这家伙喜欢将所有的家当都藏在身上,如同是个逃难的难民,随时随地都能跑,还不会落下所有的家当。

头发丝绑上了铜钱,李逵找了棵树的叉子,系上头发丝之后,开始了他的表演。

其实也不算是表演,只是李逵将头发丝下的铜钱用一个很小的幅度,摆动起来,然后铜钱就一直摆动着,耗费了很长时间,也没有停下的迹象。别人都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三个人,随即在皇城内传出小道消息,李逵疯了。

苏颂疯了。

韩公廉也疯了。

三人在树底下看铜钱玩。

可随着三人瞩目的时间越长,原本不耐烦的韩公廉却感觉到了不同。苏颂频频点头,嘴角露笑。想要精准记录时间,擒纵器是无法绕过去的关键。惊鹿原理没办法用,那么就用钟摆原理。

差不多有一刻左右的时间,韩公廉悟了,就连苏颂都觉得滴漏这种玩意,早就该淘汰了。费时费力不说,还占地方。用一个钟摆就能解决问题,为何早没有想到?

“直秘大才,韩某领教。”说完,韩公廉一揖到底,表示彻底信服了李逵。掌管太史局这样衙门的人,都是心高气傲的技术男,道德文章写的再好,也不能入他们的法眼。唯一能够折服他们的只有是技术,比他们更为高超的技术。

作为惊鹿理论的高级版本,钟摆作为钟表的擒纵器,需要验证的时间。

至于说这时代的制造水平,根本就不是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