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3章 有人假冒(2 / 2)

侠行水浒 毅铭情 2763 字 11个月前
🎁网红美女,夜夜笙歌

他是一个大忠臣,起兵的思想原本不是他能接受,但如今的形势非常严峻,朱家和赵不凡已经绑在一条船上,正在做的事没有任何余地,无论是谋夺太子,亦或是铲除奸臣,甚至争夺帝位,全是不成功就成仁,倘若失败,举族尽灭。

半晌。

朱伯材做出了自己的决定。

“我们是为大宋,也是为赵家江山,你是赵家血脉,我朱伯材问心无愧!你便放手做,朱家与你同进退!”

“多谢岳父!”

得知有人在假冒自己,赵不凡有了更强的危机感,片刻都不想再在京城耽搁,两天之后,他携带重礼去拜访高俅,希望对方不要阻拦他率兵讨伐梁山,而且蔡京和朱伯材也分别派人向高俅透露了这个意思。

高俅试图亲自讨伐梁山本是想找些事做,目的在于积累战功,作为大宋禁军的三大统帅之一,他既不敢统兵打西夏,也不敢统兵打辽国,平日里除去讨好皇帝赵佶,基本无事可做,只能打剿匪的主意。

眼下赵不凡亲自登门以重礼求他放弃,再加蔡京和朱伯材先后与他通气,可说是给足了面子,高俅是识时务的人,自然省得轻重,短短不过几天,他就明确回复说自己不会阻拦,但也委婉表示自己不会支持,显然是不想卷进朝堂争斗。

次日朝议,赵不凡以“梁山水泊临近大名府,威胁到大名府的安全”为理由请旨征讨梁山。

端坐龙椅的赵佶一边听着他陈述,一边看着手里的奏折,显得很是高兴。

“郓州匪患猖獗,闹得周边几大军州都不安宁,确实令朕心烦已久,早前是高太尉督办此事,如今赵不凡请旨出征,不知高太尉有何意见?”

“陛下,臣以为郓州匪患理当早除,至于由谁出征,只要能扫除匪患便是好事。”早有准备的高俅应声出列。

皇帝赵佶略感诧异:“去年刘仲武请旨征讨,你说你想亲自为兄弟高廉报仇,如今为何又突然换了说辞?”

文武百官皆是暗暗好笑,他们哪里不清楚高俅的心思,只是不敢明着笑出声。

高俅当然明白众臣私下对他的看法,不过他若是脸皮不厚,也就不会有今天,深思熟虑的他早已准备好说辞。

“回禀圣上,刘仲武将军执掌步兵司,微臣执掌殿前司,可谓各有权责,而梁山匪寇临近BJ大名府,本是殿前司的分内之事,何况梁山匪寇杀了臣的兄弟,自然该由臣来担当剿匪之责,无需劳动刘仲武将军大驾,但赵中书如今是河北东路的宣抚使,护佑大名府安危亦是分内之事,若由他去,臣自然不敢有意见,如若不然,大家恐以为臣有争功之心。”

老奸巨猾的高俅着实很会找借口,全然让人挑不出刺,而且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,待说完之后,他便迅速退回队列,显然是不打算再发言。

皇帝赵佶盯着他看了看,哂然一笑,随之又把奏折扔到桌案。

“既然如此,赵不凡便调集河北东路的兵马,择期发兵讨……”

“陛下!”

童贯突然站了出来。

“微臣以为区区梁山匪寇何须调动北军前往,河北东路是抵御辽国的屏障,虽说近来的形势较为安稳,但仍是不得不防,不如抽调周边八大军州的精锐厢兵暂归赵宣抚指挥,必能剿灭贼寇。”

皇帝赵佶若有所思,似乎被他说动了:“童国公说得有道理,河北东路的兵马若妄动,必然导致边防空虚,难保辽国不趁虚而入,但不知童国公指的是哪八位都监?”

童贯瞥一眼赵不凡,心里暗暗冷笑。

“微臣以为段鹏举、陈翥、吴秉彝、韩天麟、李明、王义、马万里、周信这八位兵马都监尽皆能征善战,且麾下厢兵也是精锐,堪比禁军将士,正是上上之选。”

皇帝赵佶感觉这些名字有些熟悉,仔细想了想,不由笑着看向脸色铁青的蔡京:“蔡太师!朕觉得八位都监的名字甚是耳熟,似乎皆由你推举,可是真的能征善战?”

此时的蔡京真有亲手掐死童贯的冲动,八大都监本是他安插在周边军州的人,属于占位置的,论起行军打仗就是十窍通了九窍……一窍不通,哪里能上阵打仗,而他早前为了让这些人上位,已然在皇帝面前说尽好话,又怎敢胡乱改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