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等附议!请陛下追尊生母杨妃为太后。”一部分文官哗啦啦的跪下请命。
站着的人只在少数。
本来两宫太后并立也没什么,可关键是杨妃是朱元璋下旨赐死的,原因就是朱权起兵奉天靖难。
朱权若不追封,孝道上过不去。
百善孝为先。
若是追封,朱元璋那边怎么说?
朱权放下茶杯,脸色也阴沉了下来,这事儿确实是个麻烦事儿。
“陛下,杨妃娘娘确实该追封,两宫太后也该同葬帝陵,否则不合规矩,臣建议于帝陵之西侧再修一座陵墓。”
武将集团那边,冯胜站出来给了个办法,直接折中处理。
“臣附议。”武将集团这边异口同声的高呼。
朱权微微点头,“既然如此,着追尊孝慈皇后为母后皇太后,追尊朕生母杨妃为圣母皇太后,谥号由礼部拟定。
着户部拨款,在帝陵之西侧,再修建一座墓室,择期将圣母皇太后的棺椁从妃陵迁入其中,不得有误。”
帝陵内朱元璋和马皇后依旧合葬,但是在帝陵的西侧再建造一座墓室,这样虽没有真的合葬,但又确实陪葬帝陵了。
这样既没改朱元璋的本意,又全了朱权的孝道,何乐而不为?
“臣遵旨。”缓过劲来的礼部尚书应下。
沈溍没想到这件事竟然就这么被轻松化解了,那可不行啊。
然而,不等沈溍再继续发难,朱权率先出手了。
“朕决定实行火耗归公政策,那什么是火耗归公呢,你们也知道,朕已经下旨,自永乐元年开始,税收统一以现银上缴。
那么既然是金银,那就肯定会有损耗,这损耗肯定会入了地方官员的口袋里,而又要百姓来补这个损耗。
而所谓火耗归公,简单来说就是将地方官征收钱税时,以耗损为由多征的钱银改为法定征税。
并由朝廷统一制定耗损比例来征收赋税的制度,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,会以耗损为由,多征钱银。
所以,火耗归公的实施,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,这集中了征税权利,减轻了百姓的额外负担。
对整顿吏治、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,这损耗虽然不多,但是全国加起来,一年几十万两的损耗肯定是有的。
与其落入某些人的手里,不如充入国库,这也是绝了某些人想以此贪财敛财的想法,众爱卿以为如何?”
朱权淡淡的开口,开口就是要准备实施火耗归公。
这番话,武将集团那边倒是没什么太大的意见,钱袋子在文官集团那边,这事儿一旦推行,那也是他们文官集团损失的利益更大。
而这笔钱归了国库,朱权则会拨给兵部,毕竟朱权都说了,钱不留着用来加强国防力量,难不成用来当赔款吗?
所以,这笔钱兜兜转转还是会落入武将集团这边。
想到这里,武将集团眼神交流一番,便立即统一了意见。
“陛下圣明,臣等盛赞陛下灼见!”
武将集团这边异口同声的开口道。
而文官集团那边则是直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。
虽然这不多,各地每年也就只能分个几万两,可蚊子再小也是肉啊。
这笔钱聚在一起,那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