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章(2 / 2)

🎁美女直播

但赵馨这份报纸,则享受了“官方”推广的待遇——

报纸一出来,直接被粘贴在了公告栏上。

公告栏因为其特殊的作用,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守着。小吏刚拿着报纸出来张贴,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。

这些人中有不少人甚至连报纸内容都没看,便直接开嗓“召唤”自己的熟人过来。

没多久,公告栏前就围上了乌泱泱一大群人。

然后,他们就看到了一份全新的、但与朝政毫无关系的……报纸。

所有人:“???”

一开始,大家都是一头雾水。

直到……

#楚国某城城东某某家的妻子,做生意的本事相当不俗,却因为生产后留在家带娃,将所有生意交给没本事的丈夫,生意破产。#

#赵国某城城里有一户人家,丈夫去世后留下妻子独活,妻子本想殉情,却因为发现肚中有孕而放弃,但生下孩子后为了生计,不得不将孩子交给长辈养育,自己则在生产半个月后就出门赚钱。#

#燕国某城乡下某人本来夫妻恩爱,谁知妻子生产后坚持在家带娃,丈夫在外奔忙深感寂寞空虚,于是在另一个村子再次娶妻。#

……

这时候的老百姓每天的生活除了为生活奔忙,就只有村头三亩地,村子里稍微发生点儿什么事就能在人们茶余饭后聊上好几个月。

他们的生活,是真的无聊。

但因为他们生活在底层,也没人在意他们的精神生活,也无人想过为他们增加娱乐。

不只是他们,就连贵族的生活也好不到哪儿去。

若不然,小说家这种到处打听八卦,再艺术加工出来传播出去,引得人人自危的诸子百家之一,怎可能留存至今?

早就被所有贵族联合起来剿灭了。

而从未经受过如此大量的八卦冲击的朴素老百姓们,自然很快就被报纸上满篇的新奇八卦抓住了视线,一个个或看或听,总之全都津津有味,完全不舍得离开。

毕竟,吃八卦是人类天性。

而相较于这些八卦,之前那份报纸上虽然文笔出众,却因为是文言文书写,导致百姓听得云里雾里的文章,吸引力自然就不够了。

更何况,那些文章还全是大道理。

字里行间更是充满了书写者满满的负面情绪,根本无法给人以积极感受。

在没有其他竞争者的时候,这样的文字当然可以引得许多人不懂的人趋之若鹜;可一旦出现了其他更符合大众需求的竞争者,这样的文字便会被他们毫不犹豫地摒弃。

故事总比单纯的文字,更容易打动人。

就算有人仍旧会去阅读,但花在上面的时间与耐心,都会大大减少。

这种情况反映在现实当中,最显著的就是——

第一份私人报纸的销量瞬间暴跌,而与之相反的则是,赵馨那份刚发行的报纸,销量火爆。

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现象夸张,但事实就是,这时候的百姓刚解决温饱问题,手中余钱并不算多,且习惯了藏起来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。

他们当然愿意在娱乐上花钱,但也并不愿意花太多钱。

每天一份报纸,就已经是他们愿意在娱乐上花掉的最大限额了,多了他们就会觉得奢靡,认为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了。

而两份报纸中,如果一定要买,他们当然更愿意买自己更能理解,也更容易给他们带来欢乐的八卦报纸了。

毕竟这份报纸买回家,还能让家人看,让邻居看,让亲戚看。

就算不识字,这不是还能让自家或邻居家正在读书的小孩帮忙读出来?

不过是八卦而已,又没有高深的理论,只需要阅读者认字就行。

若是记性好的,将上面的故事记下来讲给他人听,还能从其他人的目光中获得难以言喻的满足感。

赵馨趁胜追击,在报纸的第二期上刊登了集齐了上千个八卦的《八卦王》杂志的发售预告。

杂志不贵,却也需要几十份报纸的价钱才能买到。

于是,所有对这本杂志感兴趣的人都勒紧裤腰带开始攒钱了。

首先,就是缩减花在其他娱乐上的钱。

看八卦的**很难忍住,但看那些读书吵自己根本不懂的架,难道还忍不住?

于是那份民办报纸的销量,又一次暴跌。

民办报纸背后的老板对此欲哭无泪,为了挽救甚至花高价去请了许多有名的学者。

然而,这个决策无疑是错误的。

当学者们的文章出现在报纸上后,第一期名声传去后销量还有所回暖,但仅仅在第二期,报纸本就惨淡的销量便雪上加霜——

因为这些学者在写文章时采用了大量的专业性文字,别说是普通老百姓了,就一般文人都需要认真研读才能从中获益。

说简单点,就是看不懂。

他们的文章对老百姓来说,就跟看天书一样。

报纸的老板总算明白过来,以前购买报纸的大部分人群都是什么身份。

但想挽回已经晚了,因为这些读者已经被八卦日刊给拉走了。

好在报纸的主人没有再乱来,而是明智地选择了维持住局面——

客户流失的事实已经造成,追忆不如补救,留下报纸如今的读者才是当务之急。

赵馨得知此事,倒也不觉得失落——

虽然直接将这份报纸挤兑垮才是最快的解决办法,但这份报纸到底是第一份民办报纸,其存在的意义还是不一样的。

可这样,她就必须另外想办法了。

不过不用急,因为最容易被洗脑的百姓已经被八卦吸引了注意力,暂时不会再去关注那些读书人的言论。

而有了时间,赵馨可以做的事情可就太多了。

赵馨想到了民国。

虽然民国时期那些文人的私生活大多让人诟病,但他们的文章以及文章中传递出的思想却如黑夜繁星,破除了梦寐,给当世许多人以启迪。

她又办了两份报纸,一份叫《小说刊》,专门刊登民国时期那些大家们的小说,另一份则叫《杂论》,可以刊登文章,诗歌,乃至评论等。

赵馨无法以一人抗所有人,却能从异世中请来耀如星辉的大家名作为己辩驳。

开民智,势在必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