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风镖局是老镖局, 封家五代经营,政商两界的背景都很深厚。
商澜整合了萧复和叶鹤荣两方提供的信息,对其家族实力、家族人员, 以及其利益相关的各方人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。
总体来说, 有作案动机的有三种人。
一是仇家。
二是亲人。
三是潜在的利益相关人员。
萧复还说, 洛州富庶, 官员贪腐成风,封景云的死如果与漕帮、盐帮无关,那 就一定与官府有关。
仇家和亲人, 六扇门七年前 就查过, 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杀人。
第三种人,卷宗上没有记载,商澜可认为他们没查过此项。
利益相关, 便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, 一旦动了哪方面的敏感神经,说不定 就会惹出泼天大祸来。
六扇门的人不查, 周全不告诉她, 意思非常明显。
为保险起见, 商澜也要从亲人、仇人查起,至于利益相关, 就只能暗中窥探了。
第二天,商澜让乔大买了两辆马车,一干人从后门出发,驾车前往南城。
南城有家清水茶楼。
商澜离京前, 与卫国公的四个随从有个约定:三十日后,每日上午辰时开始,派一人在此茶楼等候一个时辰, 直到她来为止。
商澜下车后,在茶楼门口看到了戴着斗笠的王力。
王力点点头转身走了,商澜放心地进了茶楼。
商澜一进大堂, 就认出了坐在角落里的男子——卫国公的随从,柳河。
她快步过去,在其对面坐下,歉然说道:“让你们等久了,大家还都安全吗?”
柳河笑道:“大小姐客气了,绕了那么远的路,已经很快了。我们很安全,大小姐请放心。”他从怀里拿出一张纸,摊开,推到商澜面前,“查到的东西都在上面。”
商澜点点头,飞快地把内容扫了一遍。
封景云是封家老二。
封老爷子去世后,顺风镖局由封家大哥掌舵八年。
大哥意外身亡后,按照封家的规矩,镖局当由其封景云的大侄子封嘉辰继承。
但封嘉辰年仅十六岁,头脑一般,武功一般,不足以支撑偌大的局面。
封家族老们开了个会,把镖局暂时交给能力不错的封景云打理。
封景云一干 就是十五年,大侄子人过中年,他也没有把镖局还回去的意思。
封嘉辰闹了两回,都无果,也 就识时务地偃旗息鼓了——封景云早已打通各方关节,官府、江湖、族老,包括镖师们也都站在他这边。
另外,封景云去世后,接手的是他的大儿子封嘉义,而非大侄子封嘉辰。
七年过去了,封景云的儿子依然活得好好的。
可见,封嘉辰杀害封景云的可能性非常小。
封景云讲义气,无论对家人还是对朋友都比较慷慨,在家中在江湖上声望极高。
当年为封嘉辰出头的人几乎没有。
那么,其他家人杀害封景云的可能性也不大。
纸上还有封景云在洛州境内的两个仇家的近况,一个前年病世了,还有一个名叫任兴的住在南城。
江湖人对江湖的了解比官府透彻。
商澜决定会一会他。
柳河去了大约小半个时辰,回来时,带来一个五十左右岁的老男人。
此人衣着寒酸,左臂袖管空空荡荡,但精神矍铄,头发乌黑,一看 就是练家子。
任兴瞧着商澜,警惕地问道:“这位是……”
商澜裹平胸部,画浓了眉毛,穿着一件酱红色裘皮大氅,一副贵介公子模样。
她笑着说道:“任前辈,晚辈蓝尚,久仰大名,冒昧相邀,还望海涵。”
“蓝尚,这是什么狗……破名字?”任兴面色不佳,勉强问道:“小公子找我所为何事?”
商澜对他的态度不以为意,笑道:“这里讲话不方便,不如我们去朋聚小酌一番如何?”
朋聚是小酒馆,在南城颇有名气。
任兴绰号“酒疯”“剑痴”,商澜的提议正中他下怀。
他犹豫片刻,说了一堆耀武扬威的江湖行话,试图震慑商澜。
商澜投其所好,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拜服。
任兴方放心与她前往。
盏茶的功夫后,二人在小酒馆的长桌旁对面而坐。
此时不是中午,也不是晚上,不大的馆子里只有他们一桌客人。
商澜要了两壶上好的烧酒,并佐以当地有名的几个小菜。
柳河殷勤地摆上杯子,给二人各斟一小杯。
任兴干了杯中酒,又喊店伙计换了个大碗,自斟自饮起来……
酒下去半壶,他才眯着眼睛问道:“说吧,找我做什么?”
商澜替他满上,问道:“前辈,我想打听封景云的事。”
任兴顿时一乐,“他的事啊,小公子早说啊,老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