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章(1 / 2)

大明皇太孙日常 七年玉 4385 字 11个月前
🎁美女直播

“瞻基, 这是怎么回事?”朱棣满脸疑惑地问道,“你曾祖父怎么会让朕取消殉葬?”昨晚梦里,爹就说了这句话, 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
朱瞻基双脚并在一起, 左手放在左大腿上,右手撑着下巴, 手肘撑在右腿的膝盖上,“昨晚在梦里见到曾祖父,我就跟他说了殉葬一事,曾祖母听了后, 狠狠地把曾祖父打了一顿, 曾祖父知道错了, 然后就托梦告诉你取消殉葬。”

朱棣听完后, 微微怔了怔,随即轻挑了下眉头问道:“就这么简单?”

“哦, 我还把曾祖父骂了。”朱瞻基这话说的云淡风轻, 但是听得朱棣满脸惊愕。

“你说什么, 你把曾祖父骂了?”

朱瞻基点了点头说:“是啊, 曾祖父搞出殉葬制度不该骂吗?”

“你怎么骂的?”

“骂曾祖父的脑子是不是坏了,竟然想出殉葬制度……”一想到殉葬这件事情, 朱瞻基就站起身来, 站在龙床上, 一双小手叉腰, 把昨晚骂朱元璋那番话,情景重现地给朱棣上演了一遍。

朱棣从一开始愕然, 到难以直接, 最后满脸笑意。

“还有爷爷你。”朱瞻基眼神控诉地望着朱棣, “爷爷,你明知道曾祖父定的殉葬制度是错的,但是你却没有取消。”

“瞻基,皇爷爷身为你曾祖父的儿子,不能随意更改你曾祖父定下的规矩。”

朱瞻基虽然嘴上说朱棣不对,但是他心里明白他皇爷爷的苦衷,就没有跟他皇爷爷计较。

“那现在曾祖父让你取消,你取消吗?”

“你曾祖父亲口让朕取消殉葬,朕自然会取消。”朱棣笑着说,“朕马上就下旨取消。”

“皇爷爷,你还得下一道旨意。”朱瞻基的神色忽然变得非常严肃。

“还要下一道什么旨意?”

“如果民间有殉葬之风,严惩不贷!”朱瞻基觉得民间肯定也有人搞殉葬制度。

朱棣听到这话,微微愣了下,随即温和地笑道:“好,皇爷爷下旨禁止民间殉葬。”

“皇爷爷,殉葬制度一定要杜绝,不能再让它死灰复燃,不然等到后世,我们大明会被后人骂的。”朱瞻基越想越觉得他曾祖父的脑子不好,竟然搞出灭绝人性的殉葬制度。

“你说的对。”朱棣把马三保叫了进来,让他拟旨废除殉葬制度。“肚子饿了吧?”

朱棣这话刚说完,朱瞻基的小肚子就咕噜咕噜地响了起来。

“饿了。”朱瞻基关心地问道,“皇爷爷,你用早膳了吗?”

“皇爷爷用过了。”

“皇爷爷,那你去忙吧,我自己去用早膳。”朱瞻基知道他皇爷爷最近很忙,就耽误他皇爷爷的时间了。

朱棣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御书房里还有大臣,“皇爷爷去忙了,你好好用早膳。”

“皇爷爷,皇祖母和爹爹他们什么时候到啊?”

“申时左右到。”朱棣笑着说,“未时,我们就去码头接你皇祖母他们。”

“好。”好久没有见到皇祖母和爹爹,还有娘亲他们,他心里很是想念。

朱棣没有再说什么,匆匆地回到御书房。

陈芜和王忠走了进来,伺候朱瞻基更衣洗漱。

朱棣回到御书房,把昨晚梦到朱元璋让他取消殉葬一事跟大臣们说了。

大臣们听到这话,自然支持取消殉葬,还说朱棣英明。

之前提议让朱允炆的妃子殉葬的大臣并不在御书房里。

朱棣颁发旨意的时候,当然说了他昨晚梦到朱元璋命他取消殉葬一事。这么说明,是为了告诉天下人,他身为儿子遵从父亲的旨意废除殉葬,并不是他擅自做主。

取消殉葬的旨意很快就下达了,包括民间禁止殉葬一事。

对于这道旨意,老百姓们是十分赞成的,纷纷夸赞朱棣做得好。

朱元璋恢复殉葬制度,不仅皇室效仿,就连民间也纷纷效仿,这就导致不少女子死于殉葬。

朱棣因为废除殉葬一事,在民间又获得了一波好感。

朱瞻基用完早膳,就去找道衍读书。

道衍虽然心事重重,但是对于朱瞻基的教导还是非常负责的。

等教完朱瞻基一篇内容,道衍这才跟他聊起殉葬一事。

“小殿下,是您劝说陛下取消殉葬一事的吧?”

“是我,也不是我。”朱瞻基说道,“是我让让曾祖父托梦给皇爷爷,让皇爷爷取消殉葬。”

“您在梦里跟太、祖皇帝说了殉葬一事?”

“嗯,我好好地跟曾祖父理论一番,然后曾祖父觉得他自己做错了。”在道衍面前,朱瞻基自然不会跟他说,他骂了朱元璋一事。

“阿弥陀佛,小殿下您救了天下女子。”虽然朱棣下旨让道衍还俗了,但是道衍拒绝还俗,继续做他的和尚。他如今是鸡鸣寺的僧人。

“大师,我不过纠正了曾祖父的一个过错。”朱瞻基十分认真地说道,“我觉得长辈们做错了事情,晚辈们不能视而不见,也不能为了顾忌长辈们的颜面,就任由长辈们的过错继续错下去。错了就应该改正。”

停了朱瞻基这番话,道衍十分动容:“小殿下说的非常对。”可是,这世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。

“大师,爹爹今日下午就要到了,明日起你就要教爹爹读书了,我就没法继续跟你读书了。”朱瞻基站起身来向道衍行了一个大礼,“感谢大师这段时日对我的教导。”

道衍连忙走上前扶起朱瞻基,“小殿下言重了,贫僧能教导您是贫僧的荣幸。日后小殿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,可以找贫僧讨论。”

“这是自然。”朱瞻基又笑着说,“大师,过几日,你就带着我和盘烒叔叔串家走巷吧,就像在北平府那样。”之前在北平府的时候,道衍经常会带着朱瞻基游走北平府。“大师,我想要看看南京,也想要了解南京的老百姓。”

道衍自然不会拒绝朱瞻基这个请求,“小殿下不嫌弃,贫僧就跟您一起去。”

“那真是太好了。”朱瞻基对南京充满好奇,他想知道南京和北平有哪些不一样,又有哪些是一样的。

道衍见已到午时,就向朱瞻基辞行,转身出了宫,回到鸡鸣寺。

朱棣和大臣们商议政事到午时,索性就留大臣们用午膳。

朱瞻基被叫去了膳厅,见到杨士奇他们等大臣,微微讶异了下,随即就恢复正常。

杨士奇他们等人忙站起身向朱瞻基行礼:“见过小殿下。”

“都起来吧。”

“谢小殿下。”

朱棣对朱瞻基招了招手,示意朱瞻基坐在他的身边。

“瞻基,这位是杨士奇……“朱棣向朱瞻基介绍留下来用午膳的大臣。

在朱棣即位的时候,朱瞻基见过他们,但是并不认识他们。

朱瞻基一一向杨士奇他们打了声招呼。

“瞻基,杨士奇就是你日后的先生。”在朱棣看来,杨士奇不管是学识,还是品行都是极好的。再说,他又非常有才能,由他教导朱瞻基最为合适不过。

朱瞻基对朱棣安排的人选是非常信任的。如果杨士奇没有一点才华,他皇爷爷是不会让他做他的先生。

“学生见过先生。”虽然杨士奇暂时还没有教导朱瞻基,但是朱瞻基还是乖巧地向他行了个礼。

杨士奇受宠若惊,忙上前扶起朱瞻基。

“殿下,快快请起。”

“士奇,瞻基就交给你教导了。”

“陛下,臣一定会尽心尽力地教导殿下。”杨士奇知道朱棣对朱瞻基的宠爱,朱棣让他做朱瞻基的先生,是对他的看重和信任。

“杨先生,我会好好跟你读书学习。”

朱棣抬手示意杨士奇坐下来,“诸位爱卿不要拘礼,好好用膳。”

这时,马三保和李谦他们已经布好膳。

因为今日有杨士奇他们几个大臣一起用膳,菜肴要比之前多了些。

三鲜汤、胡椒醋鲜虾、烧鹅、元汁羊骨头、五味蒸鸡、咸豉芥末羊肚盘、丝鹅粉汤、蒸鲜鱼等菜。(选自-食在明朝)

朱棣没有急着先吃,而是从马三保的手里接过一碗汤,随即端到朱瞻基的面前,舀起一勺汤,轻轻地吹了吹,随后才喂到朱瞻基的嘴里。

朱瞻基张嘴喝下汤,一双乌溜溜的眼睛顿时一亮。

朱棣问道:“味道如何?”

“味道不错。”吃到好吃的,朱瞻基的心情一下子变得非常好,弯眼笑了,“这几日,尚膳监和光禄寺的厨子进步了很多。”

朱棣见杨士奇他们没吃,温声地对他们说道:“你们不用管我们爷孙俩,吃你们的,不要这么拘谨。”

朱瞻基看向杨士奇他们说:“先生,这菜热着才好吃,你们赶快吃。”

“是,殿下。”

“对了,皇爷爷,我昨晚跟曾祖父说了宫中膳食一事。”

杨士奇和解缙他们听到朱瞻基这句话,心中是满满的困惑。

小殿下口中的曾祖父,应该是太、祖皇帝吧?

朱瞻基没有意识到自己该不该在大臣们面前说起朱元璋他们的事情。朱棣听他说了,也没有阻止他。

“你曾祖父怎么说?”

“曾祖父一开始说能吃饱就够了,不用在意好不好吃。这话,我当然不服气,就跟他好好理论了一番。”朱瞻基在说话的时候,朱棣时不时喂他喝汤。“民以食为天,不要以为吃饱饭就万事大吉,我跟曾祖父说每顿饭关乎我们的身子健康……”他把昨晚对朱元璋说吃饭要摄取营养一事,又跟朱棣说了说。

杨士奇他们几个听得是一愣一愣,在心中感叹道,没想到吃好吃的这么重要。

“膳食不好吃,我就不能好好吃饭。饭吃不好,身子就不好,这样就会生病。病了就会影响寿命。”朱瞻基总结道,“尚膳监和光禄寺不好好做膳食,就是在害我。不对,就是在要我的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