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有些玩世不恭。可是在关键的问题上,九头牛也拉不回来。
对于年轻人的欣赏,他是不遗余力的。
可问题是,王学谦的演讲虽然激动人心,但是在政治上的主张却让他警觉。
自从俄国革命之后,李教授无意识国内对红色俄国最为向往的两个拥趸之一。还有一个是同为北大教授的陈教授,后来去了上海。之后的一年多里。一北、一南,遥相呼应。
在某种民族感情上,李教授其实是支持王学谦的。
政府。国家,民族,一个软弱的民族,是不会崛起成为一强盛的国家。不得不说,王学谦的主张,很符合眼下年轻人的心思,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人心。就像是一副特效药。很容易被人接受其显著的疗效,但是大部分人却会因为其疗效。而忘记了其实药都是有副作用的。
充斥着国家主义,民族主义。
在国家积弱的时代里,仿佛是一剂强心针,让人振奋。
同样迷惑的还不仅仅是教授们。作为在场威望最高的人,由胡适亲自陪同,在台下听着。梁启超是在座的人中间,获得赞誉最多的,也是拥趸最多的文化名人。
当官的梁启超是个不做事,想做事,都无事可做的闲散官员。
但是在教育上,为人师,这个行当里。他的作用和威望在在座无人可挡的。不过年近天命之年的梁启超,似乎根本就没有在意王学谦夺走了原本应该属于他的风头,甚至他已经将原本写好的演讲稿都在袖子里揉碎了。丢在了座位底下。
这一幕让胡适看到,以为梁启超是不满于王学谦的宣兵夺主。
“梁教授,子高并不是有意占据您演讲的时间的?”
“不说也罢!”
梁启超看了一眼台上的王学谦,心里不得不赞叹,时势造英雄。叹了口气道:“与其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论调,还不如不说。不加评论。子高的演讲水平已经在在座的所有人之上,而且这次演讲。也不方便加以评论。因为在民族大义之前,我们所有人都只有听的份,只有一个选择。”
胡适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,他原本也是有打算上台说两句的,在口才上,他自认为绝对不逊色于任何人。
可问题是,王学谦这家伙太坏了,说民族大义。这样的话题,只要不生反骨,心里还留着祖宗的国人就不会在之后说任何一个不字。
只能赞同点头,还要心甘情愿成为一个追随者,至少是一个赞同者。
他们这些教授,当然要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