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这个词后,也变得有些在意起来。“你的意思是?”
“只要贵国愿意表示出自己的善意,严某愿意将国内的厘金全部取消,这应该足以表达严某的善意了吧…”轻笑声中,严绍回答道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厘金是从清朝晚期开始,至中华民国1930年代征收的一种地方商业税,因初定税率为一厘,“百分之一”为一厘。故名厘金。又称厘捐、厘金税。
厘金主要起自于太平天国时期,当年曾国藩创办湘军,没有朝廷经费辅助。一切均要设法自筹。厘金是曾国藩的财政来源,曾国藩在湖南特设东征局,在湖南省厘金的基础上再加抽半厘。厘金一直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之一,各地方政权无不巧立名目,以各种方式横征暴敛。清政府始终未能完全将厘金正式纳入财政体系,“各省厘金实收之数,竟数倍于报部之数”。
厘金税率在开办之初为百分之一。以后逐渐提高,至光绪年间,多数省分的税率在百分之五以上。如:浙江、江西、福建三省为百分之十。已是较高的税率,而江苏负担更重,其一般货物所纳额均在百分之十以上。因为遇卡抽厘,如定率为百分之五。只要通过四卡。即为百分之二十。上面说的还只是法定的税率,“其额外征收,或且较此为多”。
也正是由于厘金的问题,所以国内实业的创办失败者极多,因为厘金能让国货的成本提高2到3倍,甚至是3到4倍,根本无法与洋货竞争——————由于诸多原因,所以洋货是不需要缴税的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人不希望厘金解除。因为厘金的出现也阻碍了洋货在中国的流通。而且就算无法抽税,做些别的也是可以的。当时各地厘卡都有借故对洋货留难勒索的情况,对此西方各国十分无奈。
同时列强也认为厘金制度是“对于贸易是巨大的障碍”,1925年,北洋政府曾召集列强在北京召开关税会议,梁士诒代表中国提出《关税自主大纲》,要求立即解除与各国条约中关于关税的束缚;中国自1929年1月1日裁撤厘金作为回报。
在历史上他们也同意裁厘,并不断给后世执政的国民政府施压,甚至要求把裁撤厘金制度作为实现中国关税自主的前提条件。就连日本人也只是以中国尚未裁撤厘金为理由表示异议…
所以如果严绍愿意以裁撤厘金作为善意的话,那么列强就必定要回报同样的善意。严绍并不指望只用这些就能取回所有的一切,但起码能开一个好头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