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的功夫都没有, 基本上一到店工作就断联。
只有晚上十点多下班之后才能看看手机, 趁着这个机会查查各院校的专业。
身边的亲戚朋友没有人读过大学,连985和211是什么都不知道,更遑论诸多名字五花八门的专业, 连从字面意思猜测都不明白是学什么的,因此没有人可以给她意见。
而且,现在她已经不再和家里联系。
在这个终于可以自由的夏天, 她提前开始了靠着自己养活自己的生活。
断断续续联系着的人,只有陆辞。
可以查分之后, 他们互相问过分数。
陆辞人缘好, 跟学校里大部分人都认识,所以会跟她说着班上的许多人考了什么分数, 年级上又出了哪匹黑马。
班上的大多数情况, 她都是从陆辞这里知道。
陆辞给她发过许多专业和院校, 有视频有讲解有数据, 她都存下来, 等下了班可以看手机的时候再研究。
陆辞问过她有没有感兴趣的院校和专业,她对学校早就已经有了答案,但只说再看看, 然后问他:“你呢,还是北城大学吗?”
他说是。
顿了一会儿, 她试探着打字:“我如果也能考上北城大学就好了,但是分数好像有点危险,很怕滑档,有点不太敢报。”
发送出去,她盯着手机屏幕,还有着几分不安。
但是,北城大学全国顶尖,无数人梦想的殿堂,凡是有机会能摸到北城大学的人,都会想方设法地挤进这座最高学府,她有着这样的期望也完全是合情合理,仿佛真的是因为这样。
所以陆辞也理所当然地觉得,她是对顶尖名校的向往,还问过她对专业有特别挑剔的吗,如果没有的话可以报个线低的专业试试看。
这次说的是实话,“我不太懂,每天都是抽时间百度搜索了解这些专业。”
由此,陆辞每天都会给她发很多东西,北城大学的各个专业对比,就业前景分析,历年招考人数和分数。
他像力所能及的帮个忙,收集到就发给她,还给她做了个表格。
她下班后,看到微信上发过来的井井有条的信息,那些由生存条件的差异带来的信息壁垒,由此变得一目了然,不用她每天在百度上搜索得晕头转向,焦头烂额,陆辞帮了她大忙。
尽管,她一开始,只是想和他考上同一所大学而已。
报考的那天,她给陆辞发了信息,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