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见朱标已经走到尽头,许良心中也是意难平,回想着一路走来,他们君臣相贤彼此信助,才能开拓出大明当下的大好局面。
能来到这个时候遇到朱标,这无疑是自己的大幸,不然自己要实现穿越而来的目标,不知道要多费多少时间和力气。
甚至换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,许良都没有把握能推行这样的改革变法。
行工业化改天换地,支持传扬科学新思想,推行新法济世安民,积极开海发现新大陆,这任何一个做起来都需要莫大的勇气和魄力,因为任何一个失败要面临的后果都是难以想象的,朱标能给自己足够多的信任,能这么坚定不移支持自己大展手脚,这是许良一直以来都十分感激的事情。
这并不是许良妄自菲薄,说到底人一辈子就这么点时间,能做的事情本就没多少,若不是朱标给了自己这个舞台,这一桩桩的大事许良都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才能看得到,当然这本身也是双方互相成就的事情,如果没有许良,朱标也没有今天横断千古圣天子这种巅峰声望。
“陛下何出此言,臣应该有的都有了,何谈什么亏欠?”许良坐到床榻一旁,叹了口气,虽然他没有那种痛哭流涕的姿态,但语气中的悲伤却也十分明显。
朱标眼神迷离,思绪回到了往事当中,回想起这一路走来的不易,还有当今大明极盛的局面,即便是油尽灯枯之时,他心里也涌现一股豪情。
走到人生的终点,多半都是要回望一生的,朱标这个皇帝也不例外,而他自视一生,那是为之自豪的。
“启华,朕这一生可算得上波澜壮阔?”朱标脸上浮现自得之色,就好像瞬息之间,这天下风云尽在眼里:“世人都说朕是千古不见的圣天子,那始皇帝也要给朕低头,那唐太宗也要给朕退却几步,你说朕当得起这般评价吗?”
朱标其实并不是喜欢听好话的皇帝,更不会主动索求别人奉承。
唯独在这最后的时候,他想听许良来说,在他眼里,只有许良这个当世圣人才是唯一有资格给自己划上句号的人。
“陛下的文治武功是任何赞美之词都无法形容的,我相信往后任何一个人都是这般看法。
论开疆拓土,纵观古今唯有铁木真可较之一二,论开创制度造化社稷,也只有始皇帝能相提并论。
更不要说北伐鞑靼,镇服东瀛,南定南洋的赫赫武功,哪怕是以汉武之威名也要远远不如,
再看我大明百业兴旺,国富政强,新生一代皆有读书受教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