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经历之中少有的几次打击之一,而且还是最大的。
没有拿到留学名额,被人顶替了也就罢了。可他是完成了两年制学业的炮兵科毕业生啊!
顶替他的可是六个月速成班的家伙。
至于为什么,他知道,也不想说。可是当从炮兵部队踢走的那一刻起,他真的怨恨这个统治者民国的北洋军政府了。原因就是他是直系的军队的炮兵团长,而不是皖系的炮兵团长。这种理由简直让人无法理解,派系之争什么时候开始在营团级之间划分了?那不是督军和将军们才该有的标签吗?
这是促使他改行的最重要的原因,在王登科的记忆力,他是刻意忘却这段往事,因为每次想起,就像是揭开伤疤那样让他痛彻心扉,仿佛血淋淋的被扒开了皮肉一样,疼痛的无法呼吸。
再次想起这段往事的时候,还是让王登科无法平静。他记得那是皖系在府院之争胜利前后左右,段芝贵在东三省担任总督的时候,为了让‘皖系’能够在东三省站稳脚跟,当哥哥的段祺瑞抽调了部分皖系精锐,还从北洋精锐部队中抽调炮兵,骑兵等作战部队充斥段芝贵的在东三省的军队。
而第五师的骑兵团和炮兵团也是在那个时候被抽调的,组建了第一混成旅。
当时王登科被通知撤销炮兵团长的命令之后,整个人都懵了,等到几年之后,‘皖系’倒台他才知道原因,原因就是他曾经很无意的说过一句话,就是这句话让段芝贵怀恨在心。
这句话就是:“段芝贵不会打仗。”
这话本来就像是茶馆里的牢骚话一样,说过就算了的,连王登科都忘记了,而且这话还是他在军校里说过的话,也不知道怎么就让段芝贵知道了。平心而论,说段芝贵不会指挥打仗,真没有冤枉他,别说段芝贵了,就算是段祺瑞在战场上的表现好吗?
当年白朗起义,北洋政府的说法是白朗暴动,其实是一样的,一群农民在无法忍受政府给予的压力之后,决定走上反抗的道路。事发地点在湖北,而当时的陆军总长,兼两湖巡阅使段祺瑞指挥的十万大军就在湖北。
十万人围一万不到的农民军,最后失败了。
别看段祺瑞当官有一手,给人一种铁血军人的形象,可实际上,轮打仗的能力,真不怎么样。
连段家在军政扛旗的段祺瑞都不敢说自己用兵如神,而且在大多数的时候都会逃避自己在军事上的能力。就可见,段祺瑞有多虚了。段芝贵……就更不要说,堂堂的东三省总督,却最后被张作霖从东北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