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好的保护。
当然,损失了一部分人的利益,而且还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,自然会有人得利,而得力的就是华尔街和大工厂主。
胡佛做的一切,是一场认为的人口移动,他还无法给这样的政府高压政策做出一个理性的分析和名词,只是明白,他这样做,就能让美国的工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。不至于因为工人的短缺,而让工厂失去足够的劳动力。
其实归根结底,胡佛所做的是美国人的城镇化。要是单独的给主妇好处,还他不足以吸引共和党的高层们认为他是拥有卓越才干的战略家。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,就是城镇化。
柯立芝也清楚,美国想要完成城镇化,将百分之七十的农业人口彻底赶进城市,需要多大的毅力和执行力,但同时也会承受着让人想象不到的压力。比如破产的农民对政府的失望,美国是一个不禁止武器的国家。很难想象是否最终会演变成为南北战争一样的恶果?
“棉花的囤积数量已经超过了警戒线?”柯立芝好不用胡佛解释,就已经知道他周围商业部长的担忧,尤其是在中部几个州。属于在美国被遗忘的地方,但同时无法否认的是。这些州是美国农产品的主产区。
“小麦的情况也不乐观……另外玉米……”胡佛担忧的看了一眼柯立芝:“而且涌入城市的农民并没有像预计的那样进入工厂,很多人都带着怨气,地区的治安越来越坏,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有骚乱的迹象。”
“是否缓和一下当下的政策?”柯立芝知道胡佛担负的工作简直就是革命性的。他是继了英国人的‘羊吃人’圈地运动之后,第二次一个国家在本国内人口调动的行政调控。
英国毕竟国土面积比较小。就算是全英国都将农田改变成牧场,也无法和美国相比。牵涉的人口很难造成无法弥补的过错。而美国就不一样了,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下去,政府职能做出让步,或者出现冲突。不管是哪一种局面,都是政府愿意看到的。
可是缓和政策?胡佛想了一会儿,随即摇头道:“不行,这是关键时刻,一旦松懈就全功尽弃了。另外,我们可以通过棉花的出口减少库存的压力。继续收购多余农产品,这花不了多少钱。”
胡佛不是不清楚美国的家底,托福欧洲打的你死我活,发了一笔大财,根本就不会因为一点农产品的滞销而缺少政府采购的资金。在压缩军费之后,更加宽裕,可胡佛挺不担心政府的财政:“我担心怕有人煽动政府不作为,宁愿让棉花烂掉也不愿意通过其他途经增加棉花价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