搞话剧,本来是个小众的自娱自乐。几乎没有登台表演的机会,几乎是演出的演员和观看的观众重叠,或者在小圈子上演。但也仅限小部分人观看。
张彭春喜欢喜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,在天津的时候,他就是南开剧团的团长。
不幸的是,当时剧团没有剧本,他就只能又当演员,又当编剧,还连带着把舞台,导演的活给干完了。
可是到了燕京,他演员的身份被胡适一句话给剥夺了:“你一个唱戏剧花脸的。不符合西方舞台剧的风格。”
张彭春当时也是懵了,他唱花脸。主要是因为眼睛小,扮青衣花旦。化不出那种烟熏的丹凤眼,唱武生,没有那功夫,要是扮丑行,他丢不起那个脸。
好吧,张彭春从善如流,干脆就专心研究剧本。其实当时的中文剧本很少,话剧团用的剧本也是通过小说,或者是法文、英文的戏剧出版物获得。张彭春就空闲了下来,成了发号施令的导演。
而抢了张彭春男主角资格的胡适,本来就是张扬的个性,隐隐有台柱的风采。
胡适在台上宣布,王学谦首次登台表演,等于是一个男主角,提拔一个刚入圈子的新成员的优厚。可王学谦看着胡适那挑衅的眼神,还有那让人不太放心的坏笑,警觉起来,这绝对不是好事。
“适之,我可不善于表演,随便安排个角色就行了。”
就像是去八大胡同,不点姑娘,王学谦也知道,张彭春的这个剧团,是同学会联络感情的一个纽带。大部分来的人都有过上台表演的经历。不过,大家都不是专业的演员,大部分都是教授、学者,发挥一般,也就是博众人一笑。
其实,发挥失常才是正常情况,毕竟大家最熟悉的多半是讲台,而站在舞台上,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,表情滑稽,甚至洋相百出。胡适认为,不让王学谦有一个惨痛的‘代价’,他的心情就不会好。于是,生拉硬拽的让王学谦登台表演,用一个‘老演员’的演技,来衬托出王学谦的‘稚嫩’才艺。
这不是故意的刁难,只能说是胡适想要找补一下失落的小心灵。
很不幸的是,对象是王学谦。
更不幸的是,王学谦是导演的债主。
这个提议从一开始,就让张彭春有些紧张,深怕王学谦一下子下不来台,不答应也罢,拂袖而去也好,都不是他愿意看到的。见王学谦应承下来,张彭春也是放下了心里的一块石头,善意道:“对,子高没有彩排过,默契肯定差一些,就让他担任脚夫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