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慧心所开药方并无不当之处,可在经验丰富的刘老大夫看来,仍有可改进之处。
“你开的方子虽对症,却也保守,故而药效也差一些。这几味药的用量可再重些,另外这味药可以改一改……”刘老大夫指着药方提出了建议,拿出笔来改了改,又问,“不知你学医有多少年头了?”
“多谢先生指教,晚辈学医不过四五年而已,实在算不得多久。”慧心如实答道。
“才四五年么?”刘老大夫十分诧异,心中再次感叹起慧心的聪慧来,“短短五年不到便有这般造诣,你的天资当真出类拔萃。我那孙儿六岁起便跟着我认药,如今亦有八年了,可他那点儿半吊子的医书,远远不及你的水平。”
对于他人这高度的称赞,慧心总是有微微惶恐,不敢轻易接受。起码比起他的师傅覃霖与眼前的刘老大夫,他是远远不能及的。故而他摇了摇头,无奈笑笑:“老先生过誉了,我不过是记性好些罢了。”
“这世上不论学些什么,哪是光有记性便可以的。”刘老大夫也是微微一笑,“不过为人谦虚些也是对的。”
因刘老大夫的孙子在院内为众人盛药,故而这往日由他抓药的活计便落回了刘老大夫的身上。相较孙子,抓药一事于刘老大夫而言自然是轻车熟路,便是连称都不用过,就能准确地称出药量。而后熟练打包,将药递给了慧心与陈咏生。因难得遇见一个资质不错的聪颖后辈,刘老大夫又拉着慧心聊了些许话。
倒也不是多么高深的话题,只问慧心看过些什么医书,又问他对这瘟疫可有头绪之类。
聊了片刻,慧心倒也不忘问起院中大锅里头的药。
原是瘟疫蔓延至城西后,无数百姓染了疫病,也如禹州城其他各处一般死了不少人。起先刘老大夫也为这来势汹汹的瘟疫发了好几日的愁,眼见着疫病越发严重了起来,可他却有些束手无策。
放眼历代前朝,瘟疫本就屈指可数,行医将近一生的他也是初次遇见这般瘟疫。眼见着周围邻里乃至城西诸多百姓染了疫病,又目睹着部分人从染病到死亡不过短短几日,经验丰富的他难免挫败,更多的也是无力救助他人的愧疚与难过。纵使历史上的名医治理瘟疫都需时间,更何况他不过是个寂寂无名的城西大夫呢?
禹州城不缺名医名馆,纵使他身居城西,许少有其他各处的人知晓他的名字,可在城西贫苦百姓的眼中,刘老大夫着实算得上他们心中的名医了。说到底,他比其他人多了一份古道热肠,亦更有心、更用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