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火气十足,但真要说道生气,还算不上,反而是认命似的低头更贴切一点。可眼珠子滴流乱转,显然没有戳中他的心坎上去。
他也感觉到了,他班上的那些学生将来会去哪里?
民国。只能是民国,不然学中文干什么呢?
本着从大清国流传下来的经验,而且是血的教训,洋鬼子是夜猫子进宅,来的都不是好货。准是看上了民国的什么东西,变着方的来讨要,要不到的时候,就偷,就抢……
说实在的,赵元任是真的怕了。可怕到什么程度,没人得知。
赵元任的心里也很清楚,他来哈佛,教其他的课程确实难以胜任。倒不是他的才华和学识不足,而是在哈佛的竞争太过激烈,而他是一个很容易分心的人,数学、物理、哲学、音乐和语言,他都有天赋,都喜欢。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。他总是在犹豫徘徊中,每一个专长都无法做到出类拔萃,尤其是在哈佛大学这种崇尚顶尖学术的名校里,难以生存。
显然,赵元任去了哈佛,知道了他学生的身份之后,就已经开始怀疑此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。尤其是他明明是一个很不错的数学和物理老师,在康奈尔,他就担任了两年的讲师,不能说成绩斐然,但也没有出什么岔子。
可是在哈佛,他是汉语老师,是教授美国外交部官员的中文老师。
这样的身份,就不得不去多想。哈佛当初请他的用意,还有当年罗素在推荐信中到底是怎么去推荐他的,显然他的幻想破灭了,哈佛大学显然并不是因为赵元任是该校的博士毕业生,而觉得他有资格在哈佛任教。
好死不死的是,赵元任在哈佛的研究生阶段主修的是哲学,就是说,他的博士学位是哲学博士,而不是理学博士。
让一个哲学博士,教哈佛学生的数学和物理,显然哈佛的学生是不会买账。
而哈佛大学的哲学系又是特别的牛叉,已经到天上去了,访问教授制,意思就是说,这个世界上哪位哲学大拿厉害,就请谁,哈佛有钱又有名气,开口拒绝的可能很低。总之赵元任在哲学上的研究,去民国的大学,或者美国的二流大学混混资历倒是可以,但是在哈佛,只能充当教职员工,而且偏重的是员工,而不是教职。
最后,赵元任在美国学的还算不错的就是从大学阶段他一直选修的音乐,研究生的时候,也在哈佛选修了音乐。
可让他教音乐……
算了,还是教中文来的更靠谱一点。
看到赵元任一副奔丧归来